當地時間 7 月 2 日,人們看到了史上最貴的眼淚!當日中午的英國下議院,首相質詢環節,財政大臣蕾切爾 · 里夫斯抬手輕拭眼角,淚痕清晰可見。財政大臣的 " 失態 " 立即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本能反應:首相問答尚未結束,英國國債收益率飆升,英鎊匯率跳水,中型股指重挫……
行情數據顯示,30 年期英國國債收益率一天飆升了 19 個基點,創下了 4 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10 年期英國國債收益率盤中暴漲多達 22 個基點,升至約 4.68%,為自 2022 年秋季英國市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同時,英國股市在歐股當天普漲的背景下逆勢下跌:英國富時 100 指數下跌約 0.1%,英國富時 250 指數下跌 1.3%;英鎊也遭遇賣壓,英鎊兌美元盤中一度下跌超過 1%,最低下探至 1.3565,全天累計跌幅達到了約 80 點,成為了當天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貨幣。
英鎊走弱與英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同時發生,顯然是投資者對英國經濟管理信心減弱的典型信號。
似乎是意識到了市場反應的不對勁,英國政府官員連忙試圖 " 圓場 "。唐寧街迅速啟動危機公關,堅稱里夫斯只是在處理個人問題。周三晚間,首相斯塔默告訴媒體,里夫斯感到沮喪的原因 " 與政治無關 "。然而人們免不了浮想聯翩,把 " 落淚 " 事件與英國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聯系起來。
外界認為,當前,英國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可歸納為三大困境,核心就是 " 錢不夠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公共債務與 GDP 之比已超過 100%。政府債務利息支出自 2018 年以來幾乎翻番,現已占總支出的近十分之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如此局面,里夫斯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英國經濟依然疲軟,政府面臨 " 開源 " 難題。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將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期從 2% 下調至 1%。盡管斯塔默試圖提振信心,宣稱英國 " 商業信心達九年最高 ",但市場并不買賬。首相質詢結束六小時后,國債收益率居高不下,投資者持續投下不信任票。
一位大臣的眼淚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的不只是個人困境,更是一個在財政懸崖邊踉蹌前行的政府。淚水可以悄悄拭去,但現實無法回避:在軍備雄心、福利壓力與基建夢想的三重擠壓下,英國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