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關于 7 月 5 日清晨 4 時 18 分要發生大地震大海嘯的預言,越傳越亂,并引起了亞洲地區不少人的驚慌。香港與臺灣飛往日本的航班大幅減少,日本電商平臺上防災包熱銷,最賺錢的是發布預言的作者、70 歲的日本女漫畫家龍樹諒與出版社,那本《我所看見的未來》的銷量已經突破了 100 萬冊。昨晚坐地鐵回家,居然在地鐵車廂里看到了這本書的懸掛海報——預言的日子越近,出版社賣得越起勁。
龍樹諒為什么會發布 "7 月 5 日大地震 " 的語言呢?
我們先來看看她的成長經歷。
1954 年 12 月 2 日,龍樹諒出生于日本神奈川縣。
17 歲讀高中時,她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于是在畢業后決定從事 " 可以在家完成、留下人生印記且無需露面的工作 ",因此立志成為漫畫家。此后,她開始向出版社投稿。終于,她的才華被秋田書店的編輯發現,于 1975 年,在《月刊 Princess》上發表了短篇漫畫作品《鄉ひろみ物語》 ( 歌手鄉裕美的故事 ) ,以 20 歲之年齡正式出道為漫畫家。此后,她創作了《人偶物語》等眾多作品。
從 1978 年起,她開始記錄睡眠中的夢境內容尋找創作的靈感,并把夢境內容畫成漫畫,這些記錄后來成就了她的 " 預言漫畫 "。
從 1990 年起,龍樹諒開始頻繁使用 "たつき諒 " 這一筆名。1999 年,《我所看見的未來》出版,這本漫畫集集結了龍樹諒在 1994~1998 年間發表在雜志上的 " 真正發生過的恐怖故事 " 和 " 恐怖體驗 " 的作品。
出版完這本書,時年 44 歲的龍樹諒宣告引退,離開了漫畫界。然而,因為《我所看見的未來》這本書的封面上明確寫著 " 大災害將在 2011 年 3 月發生 ",這句話后來成了 2011 年 3 月 11 日發生的東日本 9 級大地震和大海嘯的 " 驚人預言 ",于是,龍樹諒不僅成為 " 天才預言家 ",而且她的那本印數很少的《我所看見的未來》,一度在拍賣平臺上炒到了 50 萬日元(約 2.5 萬元人民幣)的高價。
人們越來越相信龍樹諒的預言,一些周刊雜志也開始借題發揮。2021 年 3 月 26 日發售的娛樂雜志《FRIDAY》刊登了一篇題為《精準預測東日本大地震的 " 預言漫畫 " 的下一個 X 日——《我看到的未來》作者緊急警告!神秘‘預言漫畫’描繪的震撼未來 " 的文章。此后的 6 月 9 日發售的雜志《ムー》(MU)也刊登了題為 " 漫畫家たつき諒警告富士山噴發!!" 的文章。
在書的后記中,她強調說:" 如果我做夢的那一天就是夢想成真的那一天,那么下一次大災難就是 2025 年 7 月 5 日 "。
《我看到的未來 完全版》上市一個半月即售出 40 萬部,登上了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的綜合第六位。2022 年 6 月 1 日,在 NHK 電視臺的早間新聞《おはよう日本》介紹了這本書,引發巨大社會反響。
以該書預言為靈感的城市傳說恐怖電影《2025 年 7 月 5 日凌晨 4 點 18 分》(導演:古川大晃,主演:小栗有以(AKB48))也趕在 2025 年 6 月 27 日開始上映(下圖是 27 日導演與主演演員的首映活動)。
面對社會動蕩,出版《我看到的未來 完全版》的飛鳥新社一邊大做廣告熱烈賣書,一邊發表聲明,說 " 本社出版的《我看到的未來》是基于作者的預知夢內容,絕非意在無端煽動公眾不安。"
那么,作為預言的發布者,龍樹諒本人是什么態度呢?
前幾天,龍樹諒出版了自傳《天使的遺言》。關于《我看到的未來 完全版》,她在書中表示:" 從結果上來說,這本書主要是按照出版社的意愿出版的,有不少有違我意愿的地方。"
關于 "7 月 5 日 " 這一預言日期,她說:" 我記得以前說過‘會不會真是這樣?’,這句話似乎在書中被反映了出來。可能由于編輯出版進度匆忙的緣故,像是被倉促寫下的。" 她暗示這是編輯部的意思和加筆。她否認了日期的確定性,稱:" 我做夢的那一天并不等同于某事發生的那一天。"
7 月 5 日是否真的會發生大地震?
龍樹諒忙著改口,出版社趁機發財,慌得只是吃瓜的群眾。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做好日常的防災準備工作,才是 顛撲不破的真道 。
明天寫一篇《大地震來了怎么辦》,幫大家上一堂防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