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財經 劉治穎 6 月 30 日,北京貝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爾生物)北交所 IPO 獲受理,保薦機構為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徐亦瀟、周成材,會計師事務所為北京德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招股書顯示,貝爾生物成立于 1995 年 9 月 14 日,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目前,公司已擁有酶聯免疫診斷試劑平臺、POCT 快速診斷試劑平臺、磁微粒化學發光診斷試劑平臺、診斷儀器平臺及生物材料平臺,產品線覆蓋呼吸道病原體、優生優育、肝炎病毒、胃腸道病原體、EB 病毒、自身免疫抗體等多個領域。
體外診斷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各種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國際上統稱 IVD(InVitroDiagnostic)。其原理是通過試劑和體內物質在體外的反應強度或速度來判斷體內物質情況,再據此判斷人體生理狀態。體外診斷的主要產品包括體外診斷試劑及體外診斷儀器設備。
受惠于創新標志物發現、診斷技術進步、治療手段豐富等供給端創新利好,以及早診早篩、精準醫療、老齡化加深等需求因素驅動,全球體外診斷行業持續穩步發展。根據艾瑞咨詢的《2023 年體外診斷 IVD 行業研究報告》,2022 年全球傳統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 970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將達到 1,218 億美元。
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于 20 世紀 80 年代進入產業化進程,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在不斷追趕歐美發達國家中快速提升,經歷了市場導入期、成長初期、快速發展期和升級取代期四個階段。近年來,在經濟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投入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診斷試劑生產企業迎來快速發展的良好契機,國內體外診斷市場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并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體外診斷產業已成為我國最活躍、最受關注的行業之一。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4 版)》統計數據,2023 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 1,185 億元,與 2016 年的 430 億元相比,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5.58%。
盡管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保持了較高的增速,但我國體外診斷市場滲透率仍低于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地區或國家水平,未來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醫療費用的不斷提升,醫療機構和大眾對體外診斷的需求逐漸增加,體外診斷市場將持續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