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超級種子輪浮出水面。
投資界獲悉,具身智能初創公司 Genesis AI 宣布完成 1.05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約合人民幣 7.5 億元),創下硅谷具身智能行業種子輪最大融資額紀錄。
成立半年,創始人團隊浮出水面——剛剛博士畢業的 90 后周銜,聯手一眾年輕學者,闖入這個最火賽道。
回到國內,具身智能領域也正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超級融資。
大牛集結,他們聯手創業
正在招人
創始人兼 CEO 周銜是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出生于 1994 年。18 歲那年,他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并以最高榮譽畢業。2017 年,周銜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機器人博士學位,師從 Katerina Fragkiadaki 教授。
Genesis AI 的誕生要從 2022 年說起。機緣巧合之下,周銜來到 MIT-IBM Watson AI Lab 實習,與淦創教授進行合作,并結識了日后創業伙伴許臻佳、王尊玄和喬懌凌。
彼時,他們 " 天馬行空 " 地嘗試咖啡拉花、與煙霧交互等復雜的機器人操作。起初只是研究仿真器,直到 ChatGPT 橫空出世,周銜意識到可以從大語言和視覺模型中提取有效信息,再通過物理仿真讓機器人試錯、迭代,依靠算力自動生成機器人數據。
2024 年底,由周銜牽頭,聯合卡內基梅隆大學、清華、北大、MIT、斯坦福大學等 10 余家研究機構開源發布了生成式物理引擎 Genesis,意為創世紀。
簡單來說,Genesis 將物理引擎與生成式 AI 技術相結合,能根據自然語言描述自動生成 4D 物理世界,如機器人操作和運動策略、角色運動、完全交互式 3D 場景等,專為通用機器人、具身智能和物理 AI 應用而設計。
一經發布引發不小轟動,成為 GitHub 上最大的具身智能開源項目,很多人稱從中看到具身智能的未來。
周銜想做的不止于此。如今,Genesis AI 正式亮相。官網顯示,這是一家全球物理 AI 實驗室和全棧機器人公司,致力于打造通用機器人,使機器人能夠自動執行從實驗室到家庭等重復性任務。
" 數字 AI 突飛猛進,但讓機器理解并作用于真實世界的智能——物理 AI 卻嚴重滯后," 周銜稱將實現最強的物理智能,并在未來實現體力勞動的自動化。
周銜與聯合創始人 Th é ophile Gervet
目前公司創始團隊約 20 人,平均年齡不到 28 歲。官網開啟了社招通道,仍在招兵買馬。不少創始成員來自此前 Genesis 項目組——
許臻佳,2024 年從哥倫比亞大學 / 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師從斯隆研究獎得主宋舒然。此前任英偉達 GEAR 團隊真機系統負責人。
王尊玄,今年博士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師從 MIT 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Daniela Rus。此前任 Liquid AI 大模型研究科學家。
喬懌凌,馬里蘭大學博士畢業,師從圖形學泰斗 Ming C.Lin 和機器人學泰斗 Dinesh Manocha,曾獲得 Meta 獎學金。
李旻辰,2020 年博士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圖形學方向助理教授。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也大有來頭。1995 年出生的 Th é ophile Gervet 是周銜校友,博士同樣畢業于卡內基梅隆大學。此前是具身智能獨角獸 Skild AI 的創始成員之一,還曾任 Mistral AI 的前研究科學家。
……
投資人也來了。本周,Genesis AI 宣布完成 1.05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Khosla Ventures、Eclipse 聯合領投,谷歌前董事長 Eric Schmidt、歐洲科技大亨 Xavier Niel、法國中央銀行 BPI、紅杉中國等參與投資。
這是硅谷具身智能賽道至今最大規模的種子輪融資,也是硅谷歷史上華人團隊完成的最大規模種子輪,超過此前 AI 視頻賽道 Pika 的 5500 萬美元紀錄。
" 一切還是未知數,到底誰能打造跨任務通用的機器人基礎大模型?這是我們的下注方向。"Khosla Ventures 合伙人稱見過的所有團隊中,最看好 Genesis AI 的路徑。
2025 年,具身智能空前爆發
將目光拉回大洋彼岸,中國的具身智能賽道也在掀起一場融資風暴。
就在上周,銀河通用宣布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超 11 億元規模,投資方包括寧德時代上市公司戰投、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科創、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紀源資本等。
銀河通用成立于 2023 年 5 月,由北大 90 后教授王鶴帶隊,創立于北京海淀,至今累計融資已超 24 億元。這輪融資是目前為止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單筆最大融資,也創下了該領域累計融資額最高紀錄。
無獨有偶,宇樹科技近日宣布完成 C 輪融資交割,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基金、阿里巴巴、螞蟻集團以及吉利資本共同領投,大部分老股東亦跟投。同時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此舉被解讀為 IPO 的前兆。
還有帕西尼。6 月,帕西尼宣布完成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TCL 創投、毅達資本、尚頎資本、基石資本、商湯國香、中信里昂、湖南財信產業基金、鈞犀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聯合投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25 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 " 機器人爆發年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國內機器人賽道相關融資事件共 163 筆。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它石智航、傅利葉智能、UniX AI 等紛紛在今年獲得大額融資。
國產機器人軍團崛起盛況,歷歷在目。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 美在 AI 大模型和具身智能起跑線大致一致,但若論誰能讓機器人真正量產,中國具備最強成本工程能力與產業集成效率。
正如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人形機器人 100》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 100 家核心企業,其中 56 家企業來自中國。中國已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 63% 的份額。
" 國內的機器人會像新能源一樣,跑在前面。" 首程資本總裁葉芊向投資界表示,國內優勢清晰,有巨大的應用場景和豐富的數據資源。相比海外,中國的企業家們既卷技術,也卷交付、場景落地。
每個人都想拿到這張入場券,但現實的挑戰擺在眼前。盡管發展迅猛,但從技術成熟度到商業化落地,具身智能仍需跨越重重障礙。短期來看仍需耐心,行業爆發需等待技術路徑清晰化與成本可控性突破。
不過,對于具身智能企業來說,融資的快與慢、拿到錢的多與少,都會導致進一步分化。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直言,入局具身智能,現在并不早。" 如果晚了,就只能跟大廠拼資源了,我們選擇支持早上牌桌的創業者。"
一切正在拉開帷幕。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7/551849.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