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華夏儲能 Author 華夏能源網
編輯 | 韓成功
華夏能源網 & 華夏儲能(公眾號 hxcn3060)獲悉,7 月 2 日,鋰電巨頭百川股份(SZ:002455)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鄭鐵江已于近日被江陰市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
對于鄭鐵江被立案調查、留置的原因,百川股份并未在公告中披露,只是強調,公司日常經營由管理團隊負責,生產經營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 6 月 23 日,鄭鐵江還主持了百川股份 2025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周后,其便被立案調查。
不久前,百川股份剛剛被爆出擔保額占凈資產 267% 的財務危機,還因財務會計報告違規而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鄭鐵江被立案調查是否與這些事件有關,目前還不得而知。
百川股份原是精細化工龍頭企業,2016 年開始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目前,正值百川股份業務轉型的關鍵期,董事長被調查、留置或為其轉型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業績不穩,財務危機顯現
鄭鐵江于 2002 年 7 月創立百川股份。2010 年 8 月,百川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目前主營業務分為精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板塊,其中化工產品是公司業績主要來源。2024 年,精細化工業務營收占比為 80.91%,新材料產品和新能源業務分別為 10.49%、8.6%。
百川股份 2025 年一季報顯示,鄭鐵江與妻子王亞娟合計持有公司 9233 萬股,占總股本的 15.54%。
數據顯示,2024 年,百川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55.56 億元,同比增長 35.1%;凈利潤 1.09 億元,同比上升 123.31%。2025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14.50 億元,同比增長 23.07%;凈利潤為 4221.60 萬元,同比增長 17.88%。
看似良好的業績背后,卻隱藏著不可忽視的風險。
一方面,百川股份業績高增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百川股份 2024 年營收、利潤的高增長,有兩個原因。一是緣于較低的基數。數據顯示,2023 年,百川股份實現營收 41.12 億元,同比下滑 0.45%;凈利潤 -4.67 億元,同比下滑高達 443.2%。而 2025 年、2026 年,百川股份就再也沒有這樣好的 " 基數 " 了。
二是得益于偏苯三酸酐(TMA)市場突然高漲。百川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 " 個別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 " 對 2024 年盈利產生利好。但 TMA 市場是否能持續性增長,還需要打個問號。
另一方面,百川股份還面臨著嚴重的資金壓力。
數據顯示,2024 年,百川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為 80.22%,而到了 2025 年 3 月底,這一數值升至 81.32%。同期,公司貨幣資金 11.4 億元,但應付賬款已經達到 18.61 億元。
6 月 6 日,百川股份發布公告,截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公司借款余額為 76.7 億元,累計新增借款金額 4.66 億元,占公司 2024 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為 20.19%。
最為外界擔憂的,是百川股份大量的擔保余額,以及股東的股份質押。
根據 6 月 26 日百川股份發布的公告,截至公告當日,公司母子孫公司之間的合計擔保余額達到 53.07 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的比例為 267.86%。
7 月 2 日,百川股份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表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39.42%,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 6.12%。此前,鄭鐵江還多次將質押的股份實施了延期購回,可以看出其資金壓力之大。
新能源轉型受挫,毛利率 -38.69%
業績不穩、資金承壓,有可能只是短期危機,相對容易解決。而業務轉型遭遇困境,或將成為懸在百川股份頭頂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隨時可能令其萬劫不復。
百川股份的新能源轉型始自 2016 年。當時,百川股份以江陰土地廠房和現金增資海基新能源,此后不斷加碼,逐步將其由參股公司變為子公司,將其納入合并報表。
海基新能源主要產品為鋰離子電芯和儲能系統集成,目前已與多家儲能集成商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產品涉及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以及大型微電網項目。
據 2024 年年報,截至 2024 年底,百川股份實際持有海基新能源 37.95% 的股權,總計持有海基新能源 50.08% 的表決權。
為了打通鋰電、儲能整個產業鏈,百川股份還不惜重金將業務向上游延伸。2018 年年初,公司與澳大利亞 Metals Tech Limited(MTC)簽訂合同,擬認購 MTC 新發行的 1000 萬股股權,認購金額 180 萬澳元(約人民幣 934 萬元)。
彼時資料顯示,MTC 擁有 6 個鋰礦和 1 個鈷礦勘探權,地表采樣礦石的氧化鋰(Li2O)品位在 1.19% — 5.58% 之間。
2022 年,百川股份還公開發行可轉債,募投項目 " 年產 3 萬噸石墨負極材料(8 萬噸石墨化)項目 ",今年 4 月,該項目完成竣工驗收。
然而,百川股份在儲能領域的巨大投入,并未得到相應的回報。
2020 年 7 月,百川股份發布公告稱,鑒于 MTC 投資期限較長,礦產勘探至今無重大實質性進展,且近年來鋰鹽價格及其原材料鋰精礦價格持續下跌,鋰精礦提鋰經濟效益下滑等因素,公司已將持有 MTC 的股權全部處置完畢。
百川股份彼時還稱,本次風險投資收回本金共計 177.12 萬澳元,產生虧損 2.88 萬澳元。
年產 3 萬噸石墨負極材料(8 萬噸石墨化)項目雖已竣工,恐怕也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百川股份日前稱,該項目產能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且未來的市場變化尚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可能存在產品銷售價格、原材料價格波動等風險。
而被百川股份寄予厚望的海基新能源更是一言難盡,其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3 年、2024 年,海基新能源分別虧損 1.71 億元、3.24 億元,虧損呈擴大趨勢。
新能源業務受挫,已經拖累百川股份的業績。2024 年,百川股份的新能源業務毛利率竟為 -38.69%。
當然,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依然是一個有著光明前景的行業,百川股份依然有 " 翻身 " 的機會。但是," 掌舵人 " 鄭鐵江的被立案調查,卻又為公司的轉型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