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屆巴黎航展大幕緩緩落下,航空航天領域的競爭態勢愈發清晰。空客公司在航展首日便斬獲 240 架大訂單,成為當之無愧的贏家。沙特租賃公司 Avilease 與利雅得航空公司紛紛出手,波蘭等歐洲航司也積極捧場,空客 CEO 紀堯姆福里所到之處,訂單紛至沓來,盡顯巨頭風范。
相比之下,波音公司卻陷入了困境。在航展前夕,印度一架波音 787 客機墜毀,而此前一系列技術故障和安全事故,早已讓波音客機蒙上陰影。從達美航司波音 757 技術故障導致人員受傷,到俄羅斯波音 737 緊急迫降,再到印尼、日本、歐洲等地波音客機接連出事,其安全性飽受質疑。加之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干擾,與中國的訂單交付受阻,讓波音雪上加霜。最終,波音 CEO 凱利奧特伯格以處理印度客機事故為由,取消巴黎行程,無奈退出這場訂單爭奪戰。
而中國雖攜殲 10CE、殲 35 等先進機型亮相,卻未能斬獲訂單。印巴空戰中中國軍機的出色表現,足以證明其優秀的性能與戰斗實績,武契奇也深知中國武器裝備的厲害,但在陣風戰機與殲 10CE 之間,他最終選擇了前者。究其原因,軍售背后往往摻雜著復雜的政治考量。塞爾維亞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艱難抉擇,武契奇面臨國內政治危機,購買陣風戰機,實則是期望借此獲得法國的政治支持。
埃及的選擇同樣。在眾多軍事大國的軍機中,埃及放棄中美俄法,轉而青睞韓國的 FA50。韓國電子科技實力強勁,三星半導體出口量可觀,但 FA50 本質上是美國技術的 " 拼接板 ",從 GPS 到幻影打擊雷達,從 AIM - 9X 響尾蛇到 AIM - 120 空空導彈,均由美國生產安裝。
在國際政治局勢下,一些國家既不想得罪美歐,又不愿投靠俄羅斯,韓國便成了折中的選擇。波蘭此前下單 48 架 FA50,埃及也曾有意采購 100 架,然而,隨著中國對美國稀土和礦產資源的制裁,幻影雷達生產速度下降,FA50 交付延期,讓埃及陷入猶豫。
中國軍機在巴黎航展上雖未收獲訂單,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航空航天實力不足。中國外交秉持平等互利原則,絕不為獲取軍售訂單而向其他國家提供軍事支持或庇護,這與部分國家尋求 " 靠山 " 的政治訴求不符。中國參加航展,更多是向世界展示自身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成果與技術實力。
巴黎航展的落幕,只是航空航天領域競爭的一個節點。中國雖暫時未在此次航展訂單上取得突破,但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穩健的發展步伐,在世界航空航天舞臺上,終將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迎來軍機出口的廣闊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