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資本市場結構性變革的浪潮中,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 " 北交所 ")正以超預期的市場表現,悄然成為了新一輪牛市行情的風向標。
2025 年上半年,北交所展現出了極強的賺錢效應,北證 50 指數累計漲幅高達 39.45%,領跑 A 股市場各大主要指數,大幅跑贏上證指數的 2.76%、創業板指的 0.53%,甚至超過了今年備受矚目的恒生指數(今年上半年累計上漲 20%)。
受益于市場表現,今年上半年,全市場 32 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 35%。其中,華夏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混合發起式(代碼:014283)以 72.16% 的凈值增長率位居全市場(除 QDII)第 3 名。再拉長周期看,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過去三年,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以 175.64% 的凈值增長率位居全市場基金收益第一名。
北交所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政策設計與市場選擇共振的結果。區別于科創板側重 " 硬科技 "、創業板服務 " 三創四新 " 的定位,北交所通過 " 專精特新 " 企業培育機制,構建起了差異化的上市梯隊,聚集了一批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
與此同時,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表現也形成一定支撐。據方正證券研究所的分析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業績整體表現穩健,265 家上市公司中,有 116 家公司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雙雙提升。其中,32 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 100%,另有 24 家與 37 家公司分別位于 50% 至 100% 和 20% 至 50% 的增速區間。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優質的公司開始選擇北交所掛牌上市,使得北交所的公司質地越來越高精尖,收入與利潤體量越來越大,行業地位越來越高,有不少是行業稀缺的龍頭企業。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上半年,北交所的流動性充裕、成交活躍,眾多績優股和題材股的股價顯著大漲,良好的賺錢效應也讓投資者積極性非常高。
眾所周知,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超額收益離不開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和投資策略。
據 Wind 數據顯示,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基金經理顧鑫峰的證券從業經驗長達 13 年,投資經理年限也超過 5 年,其長年深耕北交所市場投資研究,善于通過 " 動態平衡 " 把握市場的多元化投資機會,從而為投資者創造超額回報。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顧鑫峰自 2021 年 11 月 23 日掌管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以來,任職總回報達 131.40%,相較基金業績表基準同期表現實現了高達 133.66% 的超額收益。
據一季報顯示,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錦波生物、開特股份、路斯股份、康農種業、康比特、青矩技術、民士達、常輔股份、五新隧裝、瑞華技術(前十大重倉股合計占比約基金規模 59.47%)。
持續良好的業績表現也獲得了投資人的認可。根據基金年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年底,華夏北交所創新精選的持有人規模達到 5.9 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占比 96.52%,機構投資者占比 3.48%,管理人員持有 141.32 萬份。其中,顧鑫峰持有超 100 萬份,彰顯了其對自己管理產品的信心。
展望下半年 A 股市場的投資機會,顧鑫峰指出,由于新三板有龐大的基數,北交所是不乏好公司的,并且,伴隨著北交所流動性越來越好(過去三年流動性大約翻了 30 倍),機構投資者關注度越來越高,好公司來北交所的意愿越來越強(而不是之前都以轉到科創創業板為唯一目標),這個中國最年輕的證券市場一定會越來越精彩。可能北交所的某些股票已經漲得比較高、估值比較貴了,但這個市場的好處就在于每年都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每年都有不少好的新公司來上市,投資的選擇余地也是越來越大的。
站在當前時間點,顧鑫峰依舊看好北交所的投資機會,并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早在 2015 年,華夏資本便設立了新三板投資專戶;在 2020 年開設精選層時,華夏基金便發行了公募第一批可投資精選層的公募基金,在 2021 年發行了第一批公募北交所主題基金,隨后還發行了北交所第一批北證 50 成分類被動基金。
顧鑫峰介紹稱,從投研力量上來說,華夏基金早在兩年前就把北交所公司分配給相應對口研究員認真研究、覆蓋,為整個投資團隊持續輸出研究成果。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研究優勢,相信研究創造價值的力量,持續、積極擁抱好公司,這是華夏基金投資北交所一貫的策略。
北交所主題基金運行三年多以來,伴隨著北交所優秀公司的持續成長,華夏基金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很好的踐行了華夏基金 " 為信任奉獻回報 " 的宗旨。展望未來,華夏基金方面表示,會繼續高度重視北交所,持續投入,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布局符合基民需求的北交所類權益產品,分享北交所成長紅利,持續為持有人創造價值。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所提及成分股不作為推介,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購買前請認真閱讀 《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