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 電動方程式賽事,正在獲得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從 2014 年在北京的首場比賽,到三亞、香港,再到如今的上海,FE 在中國已經舉辦過九場賽事。從主辦方到國際汽聯,都已將中國視為全球電動出行的核心舞臺。
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市場之一,電動汽車的消費浪潮,正在重塑新一代年輕人的汽車文化版圖。小米 SU7 Ultra 在德國紐北賽道創造的成績,進一步拓寬了年輕消費者的視野。
他們不再單純關注續航與智能,而是開始渴望賽道與速度。而這正是 FE 提供的價值核心。
FE 電動方程式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競賽官阿爾貝托 · 隆格(Alberto Longo)向 36 氪介紹,在國際汽聯制定的基礎規則之外,FE 作為電動汽車賽事,其車一點便在于「純電」驅動帶來的新鮮挑戰。
一方面,FE 的排位賽模式便與其他賽事完全不同,每場比賽選手都必須盡心盡力獲取積分。兩一方面,FE 車隊的維修區要允許汽車在 30 秒內味電池充入 10% 的電量,車手要確保車輛具備足夠電量沖線。
"靈感來自《超級馬里奧》,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機制平衡競技性與娛樂性,吸引年輕觀眾",阿爾貝托向 36 氪表示。
捷豹車隊領隊詹姆斯告訴 36 氪,想要在 FE 上取勝,「協調」是核心。如何保持車輛電量、何時規劃進站、兩車之間如何配合,這都將影響最終結果。
" 我的角色如同樂團指揮——不必精通每件樂器,但要確保 150 名頂尖人才協同奏出完美樂章。賽車運動融合技術、商業與人文的復雜性遠超足球等傳統體育,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
在規則之外,賽車本身也是中國消費者關注的核心之一。
2024-2025 賽季使用的是第三代 Gen3 賽車,這是 FE 歷史上具有重大突破的車型。公開資料顯示,Gen3 賽車可以在 45 分鐘內完成充電(充電功率 80kW),并且支持 30 秒快速充電技術,充電功率可達 450kW 或 600kW。
捷豹車隊領隊詹姆斯向 36 氪介紹了捷豹的第七代賽車:捷豹 I-Type 7,這是一款基于 Gen 3 Evo 規格制造的賽車。
由于 FE 的新規則中,賽車僅允許在排位賽、攻擊模式激活和起步階段使用四輪驅動,其余時間保持后輪驅動。詹姆斯表示," 為此,我們重新設計了超過 1000 個組件,優化機械結構與軟件系統的協同,確保車輛在效率與操控性上達到極致。對 Formula E 而言,讓車手駕駛更輕松,意味著更高的穩定性與競技表現。"
在賽車的另一核心要素重量上,詹姆斯表示,受限于國際汽聯(FIA)規定的最低車重,捷豹雖然無法整體減重," 但通過優化部件重量分布,降低了重心位置。這提升了彎道操控性——更高的過彎速度意味著更優的能效表現,這對排位賽和正賽都至關重要 "。
捷豹車隊在 Gen3 Evo 賽車上的精益求精,正是 FE 賽事技術競爭白熱化的縮影。而這種對極致性能與效率的追求,與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產業內核高度契合。
阿爾貝托向 36 氪強調,中國是電動化浪潮的核心,比亞迪近期發布的 1 兆瓦超充技術已證明其創新能力。而 FE 也正在考慮與中國汽車廠商展開合作," 我們正與多家中國廠商討論合作,期待未來有中國車隊或車手加入賽事 "。
中國品牌如比亞迪、小米等,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積累的深厚實力,正需要一個像 FE 這樣全球矚目的、純粹以電動技術為核心的頂級賽事平臺來驗證與展示。他們的加入,不僅將豐富參賽陣容,更將把中國最前沿的電動技術理念帶入賽事的核心競爭圈層。
與此同時,FE 對中國市場的戰略深耕計劃已清晰可見。阿爾貝托透露," 中國市場是我們的戰略重點 ",并計劃在 " 明年很可能新增一場中國分站 ",選址雖未公布,但目標明確是 " 覆蓋更多城市 "。
這不僅是賽事的擴張,更是中國在全球電動出行時代,從市場引領者邁向技術規則與汽車文化定義者的關鍵一步。FE 的中國篇章,正翻開充滿速度與激情的新一頁。